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

2008年10月9日 星期四

砂拉越之美丽市照! - 砂朥越(砂拉越)论坛 - 马来西亚佳礼中文论坛

砂拉越之美丽市照! - 砂朥越(砂拉越)论坛 - 马来西亚佳礼中文论坛

砂拉越之美丽市照! - 砂朥越(砂拉越)论坛 - 马来西亚佳礼中文论坛

砂拉越之美丽市照! - 砂朥越(砂拉越)论坛 - 马来西亚佳礼中文论坛

三言两语话政党

三言两语话政党
郑云城 10月8日 下午4点47分
巫统一掏再掏的米缸已经见底拿出过期的种族主义再炒一炒加上内安法令当佐料,仍淡而无味换掉主厨吧一群领袖七嘴八舌马华公会偶尔勇敢咩一声就转身逃的一只绵羊在领头羊被抛弃在与狼共舞的坟场之后噔噔噔跳了出来并得意洋洋地睨睥渐渐打烊的夕阳民政党一个三从四德的妻子在大男人主义的丈夫背后偶尔思考离不离婚的问题纵有万般不是,习惯就好她幽怨地感叹。行动党终于有机会为江山上色是泼墨或彩绘?踌躇山水间先和旧朝人物拔一拔河再说他终于顿悟, 要改变江山原来要先改变自己的气派公正党限时专送的包裹仍未抵达邮差的素质越来越差眉来眼去常常无故中断916过后要为红杏出墙加速了回教党教义容许我娶四个老婆一脚踏两船,不算什么只要她们能许我一个未来我的爱情信仰依然忠贞不二依然,月亮代表我的心 青蛙政党You jump, I jump 青蛙们在众荷间喧哗鼓噪 寻找跳跃的最佳角度还要拿捏时机,以及着陆的脚垫的柔软程度
诗云:这一组诗,是抓住每一个政党的现状浓缩写成。 诗的语言,只作意会,不为言传。

权力张狂,大学理念缺席?

权力张狂,大学理念缺席?
傅向红 10月9日 7点38分
新纪元学院风波从理事会权限和雪邦校园留弃的争议,发展到今天的“保柯”与“挺叶”两分对立的僵局,不仅让人尴尬、错愕,还反映了华教运动缺乏高度与深度。不惟如此,这也反映了华教运动未有能力处理人事纠葛与政策性异见,动辄上纲上线,缺乏起码的民主素养。近来,对立两方频发文告,但此次风波重点,不在两方分别提出了什么,而在于两方分别漏提了什么。新院行政与新院董事双方在为各自阵营辩护,甚或为了赢得这场战而打击对立的一方时,已经把原有关键的管理制度争议,转变成了人事斗争。事件很快升级为高亢的动员,既抬出爱华教、团结华教的道德口号,又祭出董事会的权力大柄,实际上无助于面对事件的症结,反吊诡地撕裂了华教,转移甚至助长逃离该有的制度反省与讨论。亟需跳脱“保柯”“挺叶”思考要让这场危机变为新院的转机,我们必须跳脱“保柯”与“挺叶”的思考。本文此刻提出冷思考,不奢望能够排解“保柯”与“挺叶”的纷争,而意在提出可行的架构参考,直面民办大学面临实际的制度管理问题,为华教累积制度反思经验,供未来改革做准备。柯氏续聘与否的争议,反映的不外乎就是学院行政首长与董理事会的权责架构。对于柯氏的去留问题,我们不能否认,天下没有永不离职的行政首长,但其去留必须有严谨的标准为依据,且其合理性必须来自于维持并平衡学校行政效率和大学的学术创造力。在此风波中,主张不续聘柯氏者,一方面指责保柯阵营陷入“非柯不可”的“人治”窘境,一方面却将董事等同于雇主,并不时高举雇主的权力,而未能提出专业化的大专管理制度,无疑让新院继续笼罩在人治的阴影下。不续聘欠缺过渡计划安排我们无可否认,按照现有章程及聘约模式,理事会确有不续聘柯氏的权限。然而,章程是为日常的学院管理而服务的,就常识而言,任何不续聘,理应预设双方有充足时间安排过渡计划及接班人选,以让交接工作不至于影响院务操作。柯氏聘约即已在今年底到期,若学院理事会不拟续约,就应按照程序尽早提出讨论。然而,部分挺叶人士,仅以“董事权限”作为不续聘的唯一理由,而不考虑过渡计划的种种安排,实在有欠说服力,无法面对外界指其为处置异议的秋后算账之嫌。董事一再高举尊重规章,却无视大学日常专业管理需要,岂不怪哉?规章重要,学院专业管理就更加重要了,岂能以权力之能事与华教道德口号,来逃离大学管理的重大责任?遴选公开,还要公平透明合理将院长职应征公开化,固然是透明化、民主化管理的一个必要部分,但其实还不足以保障日后院长能有效管理和发展学术。公平、透明且合理的监督机制其实才更为重要。

这个部分牵涉到校园学术人员、行政团队与董理事会之间的相互合作、监督与制衡,而不是由少数几个董、理事发文告重复宣示雇主权力就可以解决。后者的模式宛若将新院管理降格为一个多世纪前,未经现代化转型的哈佛大学,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意无意被政治和经济势力掌控,成为服务当政者和校董利益的工具。

让校长坚持学术尊严是理事职责

主张院长职公开应征的目的,是要确保遴选透明与公平。这对民办学府来说,不失为一个进步和前瞻的主张。不过,更重要的乃是院长的遴选办法,是否有“选贤与能”的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公开应征,却把未来院长的最低学术资格条件降低至硕士,似乎有违新院升格大学的发展蓝图和未来的学术发展。哈佛前校长德瑞克.伯克(Derek Bok,1971-1991年期间担任哈佛校长)在其2003年的著作《大学何价》(Universities in the Marketplace)一书中,谈及如何创造美国大学管理规则时,即提醒美国社会大众,大学理事的责任是审核校长“能否在学术标准与财源冲突的情况下,继续坚持学术尊严”。这个提醒,对新院未来的发展,同样富有启发。某些“挺叶”阵营人士,把董事等同于雇主的说法,其实是在矮化董事,让董事逃离其功能与专业责任,徒然只剩下不具价值考量的权力意志。新院理事会独立和专业尚不足公允地说,要做好大学管理,新院的理事会应该执行其专业责任,而非只是董事会的橡皮章。不过,从其成员的构成来看,其距离专业要求甚远,董事可以自行委任的人选太多,而且没有明确的学术或管理专业的资格要求。这次风波完全凸显了理事会缺乏独立性和专业性,续聘柯氏与否应该早在年初就按照程序,严肃讨论,提出各种专业检讨,而非直至风波发生,草率地仅以“董事权限”为由,不予以续聘。柯氏续聘与否,并非事件重点。新院如何发展,学术与管理制度分工及责任承担才是真问题。换言之,撇开柯氏去留不论,董事们必须依据大专学术发展的目标,监督和确认未来院长(不管此人是否为柯氏),并承担责任,提出比新院过去10年更好的愿景和制度。不然,柯氏的去留只是伪问题,用以遮掩部分人士夺权的野心。学术管理论述缺席虽然这次争议,出现在行政高层与董理事之间,人事味道甚浓。但隐藏的实际问题乃是华教内部对大学管理制度缺乏目标和理念。说到底,新院作为华教运动的堡垒实际上要服务于什么?保柯阵营押宝在个人身上,而董理事则汲汲营营于 “主权问题”,不正凸显了双方的理念缺席及权力张狂么?新院风波不乏派系攻歼言论,但缺席的却是学术管理和办学理念论述。学术管理的基础,应该奠基于鼓励学术创造和培养独立开放之风气。董事、校长与学术人员各有不同功能,应予以适当分工,而不是动辄套用上下隶属关系,行政命令压倒一切,这才可能达成大学自治的管理目标。

大专学府掌权者若对自身权力缺乏自制,讲师若对学术自主和自治缺乏坚持,行政自主和学术独立充其量只是梦呓。在有关任命学术/行政主任的权限争议上,后来以柯氏认同并尊重“主任级人事任命为理事会权限”而告一段落,各方并未论及何种聘任制度才符合学术管理或要体现什么价值。一般学术管理制度健全的大学,其征选学术主管程序共有四个阶段:(一)以公开招揽或内部擢升方式收集候选人名单(一些有名望的大学甚至规定至少须有3名候选人);(二)由校长征询相关系所教授/讲师对各个候选人之意见,确认个别候选人资格条件是否符合相关系所未来之发展需要;(三)由校长及相等于学术主任或教务长等级之主管共同面试候选人;(四)最后再将面试结果报请理事会及董事会并由他们任命。应加强横向制约和监督机制以上程序,主要体现的就是对学术专业意见的重视。仅仅把新院主任级人事任命问题,降格为理事会与行政首长之间的权限之争,其实忽略了大专管理该有的价值、理念和目标。纵观国外健全的大专管理制度,其重视的是横向制约和监督(即科系与科系之间、教授与教授之间),而不是纵向或垂直的等级制操控。

这不是说他们已经取消了垂直等级制,而是他们把主要的监督机能,设立在横向面,以体现民主和平等的精神。唯有落实在制度上,师生们在校园里面才能体验这些价值和精神,民办学府才有可能成为铸造公民精神的摇篮。在任命终生聘讲师或教授一事上,系主任亦同样必须根据系所学术发展之目标和需要,同系上全体学术人员商讨甚或征询学生之意见。民主分工才能有一流学府纵观美国私立和民办大学的发展史,它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逐步从包揽一切权力的董事会掌控,转向专业分工、学术自治的管理方向发展,才发展成今天屹立不倒的一流学府。反观新院风波,大家似乎只兜转在爱华教、团结华教的伪道德口号下自行内耗。仅以新任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 的就职演说作为砥砺:“大学不是关于每一季的成绩;也不是关于学生毕业时会变成谁。大学是关乎可以铸造人生、传承世纪遗产及形塑未来的学习”。

新纪元学院风波可友好解决

新纪元学院风波可友好解决
杜乾焕博士 10月7日 傍晚6点54分
关心新纪元学院我对近日报章上关于新纪元学院风波的报导深感优心。这场风波基本上是董事会、理事会和院长及主任们的意见分歧,作为调解此问题的小组的其中一名成员,我认为这些意见上的分歧是可以友好解决的。共同目标我这么说,是因为我知道双方都想把新纪元学院建设成一所优秀的学院,甚至马来西亚或亚太区的一所有学术水平的大学。几年前,当我领导筹款运动为学院筹款时,我公开表明我有信心新纪元学院有一天会成为受学术界、家长、商界领袖、公众赞赏和尊重的高水平学院或大学。筹款运动得到的热烈反应,显示槟城社会人士支持董教总建立高水平高等学府的愿景,我也相信这样的支持会继续下去。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大家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要回答这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如何理解一所高等学府的主要功能。就我的浅见,一所大学的主要功能是培养、传授及应用知识。因此,要使新纪元学院成为有名望的学院或大学,它就必须建立能够满足这个主要功能的基本原则、常规与惯例。必要条件其中一项基本条件就是学术自由与学院或大学自主。学术自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提供了思想交流的空间,容纳异议,这是培养创意及新概念的必要条件。它提供了权力让学术界可以依据教学、学习与研究能力聘任与提升职员。因此,尊重学术自由与自主,对于将新纪元学院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学习与研究的学府,可说是非常重要。 追求卓越学术领导的条件因此,我认为不论由谁来领导新纪元学院,他都必须能够提供此类卓越的学术领导风范和特质。然而,为了确保相关的卓越学术领导得以实现,董理事会的合作和支援,特别是财务支援,亦显重要。董理事会应该维持最低的干预原则,并且应该在最大的程度上,让校长/院长保有行政和学术事务的自主权。为何我支持续聘柯嘉逊博士在早前我和陈友信先生的共同文告中,我们以个人名义呼吁应该续聘柯嘉逊博士。我也很支持沈慕羽先生和张雅山先生“维持现状”的呼吁,并赞成至少要给予续聘一年。我支持这项呼吁是看到柯嘉逊博士为新纪元学院所作出的贡献。他积极推动新院的学术发展,开办新科系、和国内外大学建立学术联系、鼓励教职员攻读硕博士学位以提升学术水平、积极出版学术刊物和筹办学术研讨会等。他更以身作则,成为多产的研究员,勤作研究和勤于写作。换句话说,他本人所提供的领导风格,为新纪元学院奠下很好的、健康的教学和研究环境。我个人觉得,目前新纪元学院还需要柯嘉逊博士的服务,尤其是当前新院还面对外界急剧的竞争和挑战之际,再加上政府有种种不友善之政策来阻止华社设立一所华文大学等。关心民主人权我支持柯嘉逊博士续任院长,不仅是他拥有必备的学术背景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对维护民主人权的执着和坚持,尤其是在捍卫母语教育和学术自由的事务上。董教总教育中心的董理事会要招聘另一位具有同等条件的学术人员来取代柯嘉逊博士,应该不是难题。但是,要找一位具备同等资格又坚持不懈捍卫民主人权者,我觉得会有很大的困难。我认为新院院长必须具备这项特质,特别是当他面对学术自由受干预,和面对不合理的政府政策时,都能勇敢面对。新纪元学院要成为本邦和本区域其中一所最卓越的大专,就必须拥有这项特质。

董总教育中心要读《东方日报》

董总教育中心要读《东方日报》
杨善勇 10月8日 中午12点54分
1967年教育部长佐夏里宣布1968年1月1日起,不具SC、SPM、MCE、HSC和FMC的中学生一概不准出国深造。此令一出,推动了后来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独立大学运动。岂料513事发,万事停顿。陆庭谕老师的〈叶鸿恩先生与“惠安精神”——从夏大、独大到董教总教育中心的叶鸿恩先生〉说,唯叶鸿恩先依然一如既往地参与独立大学有限公司的会务。尔后独大公司乃以“地主”身份与董教总合组董教总教育中心,继续民族的千秋大业。但是,董教总教育中心眼前所行的林林总总,是否合乎所谓“教育中心”的名目?动用民间公款揭发“真相”一连串事发,显露了董教总教育中心“令人不安”。最先的是,新纪元事件还在调解期间的2008年8月,董总教育中心放下很多正事不做,动用民间输捐的公款。分派一份文长24页的《所谓“新纪元学院风波”的真相》。这番大动作这种大姿态不但十分暧昧,而且耐人寻味。董总教育中心所谓的《所谓“新纪元学院风波”的真相》,究竟存心所谓什么?恫言揭发“令人不安”事实此事未平,9月26日《独立新闻在线》刊出这则〈恫言公布“令人不安”的事实,新院董事部:厚道不能当弱点〉的新闻:“董教总教育中心(非营利)有限公司董事部今天恫言公布新纪元学院在课程和财务管理方面‘令人不安的一些事实’公诸于众,并说逼迫董事部将这些事情真相公布的人必须负起“打击民族高等教育”的罪名,而不能反过来责怪董事部公布真相。”不论新纪元学院在课程和财务管理方面‘令人不安的一些事实’是什么,董教总教育中心一众卸任和现任董事难道可以因此完全摆脱固有的责任吗?《星洲》揭露有课程未获批准无论如何,到了10月4日报道翔实的《星洲日报》终于刊出所谓“令人不安”的“一些事实”:新纪元学院被发现提供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部批准的课程,有关课程没有经过学术资格鑑定机构(MQA)的审核。假如此事如此,新纪元学院之被发现,是被谁发现?几时被发现?被发现什么?被发现是否与董教总教育中心的恫言相关?董事部称看报才晓得申大失败这一些问号,还在寻求解答之际,董教总教育中心主席叶新田博士x3、副主席王超群、副秘书高铭良、副財政李云禎及董事张光明博士、苏顺昌召开了记者会,表示他们是读了10月3日(《东方日报》)的新闻,才恍然大悟高等教育部已经拒绝新纪元学院升格大学。《当今大马》引述董教总教育中心同天文告说:对于此消息表示“深感震惊”,同时宣称对此严重发展“直到今早都一无所知”。10月4日《当今》重述同样的发现;“叶新田董事长只是在昨天早上看了《东方日报》报导,过后才从院方获得高教部四月十四日函件副本,才首次看到该函件。”换句话说,直到10月3日早上以前,董教总教育中心的董事仍然懵懵懂懂。《东方日报》接管教育中心算了但是,还有多少事是董事蒙在鼓里的?若是这样,我目前的一点心得是,古语所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毕竟还是存有几分道理。董教总教育中心诸位董事早上起身,一天要勤加读报,特别是《东方日报》。蹊跷的是,《东方日报》的消息倘若确实远比管理新纪元的董教总教育中心还要灵通,我看不如交由《东方日报》的编辑和记者接管董教总教育中心算了,我们还要这群令人不安的董事做什么?